#004:bù hǎo yì si/不好意思

Listen to the podcast or read the blog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topic.

Episode#004: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嗨~我是王盈婷,歡迎你們收聽Chillneez第四集的節目。今天要來跟大家談一談台灣的道歉文化,更具體的說呢是要來談一談「不好意思」這個詞還有這種道歉文化跟不好意思的感覺和我在荷蘭生活的體驗,還有經歷吧。不好意思的意思呢,呵呵,聽起來很像繞口令,不好意思的意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好的意思,可是怎麽用,什麽時候用,在什麽情況下用呢?嗯,如果是道歉的意思的話呢,比方說你一邊走路一邊滑手機在捷運站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人了,或在火車站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人,這個時候你就會跟對方說:「唉呀,真不好意思,我剛才走路沒看路,不小心撞到你了,很抱歉,真不好意思」。那也有可能是不一定是撞到對方,甚至只是可能有請求或者你要問問題,像是在一家生意很好的咖啡店裏面,你跟朋友進去以後發現有位置,可是你們有三個人,那個桌子只有兩張椅子,所以你就跟隔壁桌的人問了一下:「不好意思,請問這裏有人坐嗎?我們可以把這張椅子搬過來用嗎?」這個時候呢也可以用「不好意思」做一個開場白,或者是呢,這種不好意思也有那種害羞,或是讓你覺得有一點尴尬的意思,那要看情況啊,比方說如果有人突然告訴你,他非常喜歡你,非常欣賞你,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害羞,這個時候你說:「哎呀,昨天他對我的欣賞,那麼直白地告訴我,我覺得很不好意思」,那這裏是害羞的意思。也有可能是呢,你到對方家裏做客,買了禮物過去,那主人覺得讓你破費了,讓你花錢買東西過來覺得很不好意思,好像給你添麻煩了,這個時候呢表示客氣,對方也會跟你說「真不好意思讓你破費了」。說到這個不好意思,本來就重道歉文化跟什麽有關係呢?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遍BBC 2018年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說的就是台灣的道歉文化,文章的標題是一個隨時不停道歉的導語,確實我覺得如果在台灣的路上走著或是坐在外面吃東西的話,應該蠻常聽到不好意思的,在這篇文章裏面分析的這種不好意思,這種道歉文化是受到日本的道歉文化的影響,當然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這種表示客氣謙虛要為他人著想的態度呢,其實如果是真心的話,確實是一件蠻體貼的事情,不過如果這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只是掛在嘴上流於形式的話呢,那可能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了。說到這種道歉文化其實還蠻好玩的,我記得跟同事吧,討論到,我忘了是跟同事還是朋友討論到這種道歉的事情,比方說有的時候在荷蘭,嗯,會碰到一些人,他們的交流方式有的時候可能就會先道歉,那我也聽過有人的看法是,這樣的人可能自尊心比較低,或者是沒有什麽自信,當時其實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麽評論的時候,我覺得:「是這麽一回事嗎?」好像沒有真的做錯什麽,可是先表示道歉。我的直覺的反應呢,是可能他覺得給對方添麻煩了,或者是有這種替別人著想,比較謙虛的感覺,確實因為文化這種價值觀上面的差異呢,我還記得我剛在這裏工作的時候鬧了一個,算是笑話嘛或者是一件有趣的事吧。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呢,沒有任何存款沒有錢,家人都在台灣,所以其實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就想,嗯,那我去跟大學的經理就是管錢的,應該算是總務部的經理吧,總務部的主任這樣的同事,我就去問他,我們就先閑聊了一下,大概講了天氣還有在這裏工作的情況,後來我印象很深刻,那個主任他就直接說:「你需要錢是吧?」。我聽了以後大吃一驚,因為其實我在台灣算是一個說話非常直接的人,沒想到他比我更直接,聽了以後呢,我是覺得很不好意思了,這麽直接談到錢,因為有的時候好像直接談錢很傷感情,好像聽起來很,好像聽起來很,很愛錢很直接的那種感覺,不過這也是在這裏,至少在工作上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你有任何的想法你可以直接說,因為對方也可以拒絕你,不過在台灣的時候,我覺得如果是在工作場合上遇到這種類似比較資深的同事,我可能還是不會直接問他。

說到直接這件事情呢,在台灣,我的朋友常常說我太直接,應該要修飾一下我的言辭或者是有的時候可能直接到很失禮、很傷人,就會得罪對方。這點我覺得這種分寸還是不容易拿捏,除了要看場合,也要看你跟對方的關係近不近,還要看輩分等等的。說到直接呢,其實在荷蘭我還碰過蠻有趣的經歷,雖然我覺得我算很直接了,可是在很多,而是在一些情況裏面呢,可能我還是太客氣了,當時一個很好的朋友就告訴我。他希望我不要受委屈,他就告訴我在荷蘭文裏面有一句話,那意思大概就是一個無禮之人,可以得到半個世界,「Een brutaal mens heeft de halve wereld」。那個意思就有點像是中文裏面的「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不會吵的孩子呢就會被忽略了,什麽時候要會吵?特別是在要捍衛你自己權利的時候,要為自己站出來的時候,這個時候也不能說吵,這個時候要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太為對方著想的話呢,有的時候是還蠻吃虧的,有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以和為貴,顧全大局,就忍了下來或者是以後再說,可是確實有的時候需要吵一吵的,如果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的話,確實要把話說清楚問清楚。我還記得有一次跟朋友出去玩,這個時候呢,我好像對他們來說還是太客氣了,其中一個好朋友就說了,其中一個好朋友呢,就用荷蘭文告訴我「Niet voor de ander invullen」,直接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不要替別人填空,但這裏的填空呢就是不要有預設立場,你不要替別人決定他會怎麽想,他會有什麽感覺,他會怎麽做,那當然荷蘭文的那句話裏面更多是比較負面的意思,好像你有一點,這種預設立場是先入為主的。這其實也蠻好玩的,有的時候一些事情做過頭,反而會適得其反,這種情況呢,我覺得也有一點像是,如果你在荷蘭學荷蘭文的話,常常會有一種對方可能是貼心,可是你會有一種無奈的感覺,像是你可能試著說,你剛開始學荷蘭文的時候,試著跟某些人說荷蘭文他們會回你英文。學生有的時候也會告訴我:「老師,我們跟對方講中文他們回英文。」其實我自己有一個策略,那就是這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個貼切的例子,不過我的策略是呢,不管對方跟我說什麽,我就是都說荷蘭文,不過當時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荷蘭文說好,所以剛開始學的時候呢,不管對方跟我說什麽,他們回英文我就回荷蘭文,現在想起來好像有點太固執了。不過也就是要回到剛才的話題,當替別人想確實是一種美德,當需要捍衛自己的權利或者是你,覺得某些事情更重要的時候呢,你可以堅持,對方也可以繼續對你說英文。還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是呢,很多人也會幫我把我的話說完,所以在聽他們把我的話說完的時候呢,我也學到了,在那個情況下某些句子怎麽說?好,說了那麽多呢,好像有一點離題了,不好意思,這就是今天的節目內容,謝謝你們的收聽,我們下次再聊。

Special thanks to: Yaora van Wijland (黃堯), who offered to transcribe this episode. 

Listen to the podcast or read the blog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topic.


Previous
Previous

#005: friend/朋友

Next
Next

#003 Comforting/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