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guilty pleasure / 罪惡快感 (zuì’è kuàigǎn )

Listen to the podcast or read the blog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topic.

Episode#017: guilty pleasure / 罪惡快感 (zuì’è kuàigǎn )

Hi,我是王盈婷,歡迎收聽Chillneez第17集的節目。你怎麼打發空閒的時間呢?週末或是辛苦工作、學習一天之後,你怎麼放鬆呢?如果有約的話,就跟朋友出去聊聊,有時也選擇出去運動、跑步、騎腳踏車,或是在家看看書、喝喝茶、做做飯、整理家裡什麼的。如果很幸運有個小花園的話,還可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種種花草。除了這些活動以外,看看電視或是網路上的影片、滑手機看社交媒體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有時候只想放空耍廢,看一些沒有什麼營養的節目,追追劇呢,就可以讓大腦產生一種快感。

我記得我小時候如果要追劇的話,真的就是每天或是每週同一個時間守在電視機前面等播出,有時候還要和弟弟們搶遙控器,因為家裡只有一台電視。還有有的時候,也蠻緊張的,每次廣告的時候都很怕錯過,所以上廁所的時候也都很匆忙。有的劇呢,一個星期只播一次,如果錯過了就要等重播,重播通常也在比較冷門的時段,所以那種等待的感覺是很煎熬的。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一部日劇,播出的當天是我要補習的日子,晚上到火車站附近的補習班補習以後,雖然已經很累了,不過,想著馬上就回家可以看那部日劇,就滿心期待地坐了大概一個多小時的公車回家吧,回家以後就坐在電視機前,現在回想起來,我還記得那部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還有當時追劇那種的激動和興奮的心情,不過劇情我已經不太記得了。

追劇的時候產生的那種快感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dopamine,多巴胺讓人有一種短暫的幸福感,你會覺得既興奮又開心,可是這種快樂的感覺呢,來得快去得也快,也比較容易上癮。就像是喜歡甜食或是高熱量食物的人,那些comfort food,療癒系食物,吃了蛋糕、鹹酥雞啊、pizza以後,或喝了了珍珠奶茶以後,就覺得「嗯,被治癒了」,或是打電動玩具也有能產生同樣的感覺。

英文裡有個詞叫做「Guilty pleasure」,「罪惡快感」,「快感」這個詞其實能夠貼切地說明這種愉悅感來得快也去得快的本質。「快感」的「快」就是「快慢」的快,「感」就是感覺、感受的「感」。那麼,「罪惡快感」具體指的是什麼呢?說的就是一種看了「低級娛樂」後得到的一種滿足感或是飢渴感。 不過蠻有意思的哼,「低級娛樂」低級在哪裡?廣泛地說,「低級娛樂」指的就是那種比較通俗的、可能也比較狗血的內容, 看了以後呢, 基本上對你的人生沒有太大幫助的內容。比方說,一些真人實境節目、一些劇情地俗套的電視劇、或是抖音上的短視頻,你看了看滑了滑手機之後覺得:「嗯,很開心!」可是馬上就忘了剛才到底看了什麼。甚至說的誇張一點,看了這些內容以後, 你甚至覺得好像你的品味變低了,或者是呢,你的智商變低了。所以「低級」當然是相對於「高級」而言的,不過老實說我覺得其實看電視或是看網路上的影片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有點弔詭,怎麼說呢?對我來說,看電視、影片或是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娛樂,不總是是一種學習或是學習知識的途徑。確實有一些內容是具有教育性的也能夠啟發人心,像是一些演講啊、教學的影片,或是一些蠻有意義的紀錄片,還有一些那種獨立創作的文藝片,那種電影,看了以後讓你會覺得,可能餘韻不絕,可能三天以後,一個星期以後你還在想,你還在想電影給你帶來的一些反思。而且經常看了一些有意義的這種內容以後呢,你會覺得好像你的內心發生一些改變, 或者是你覺得「哇,長知識!」或是「哇,這真是讓人嚮往的典範,我也要振作起來!向他看齊。」

不過要是在一天或一週用腦過度後,只想放空耍廢時,看看這些所謂的「低級娛樂」也無妨吧。那話說回來,罪惡感為何會伴隨而來呢?一方面,我們心裡當然知道這些內容沒有營養,甚至有些過度誇張的節目,對我們的人生沒有助益,尤其這種從善用時間的角度來看,更是浪費時間的一種活動;另一方面呢,明知這麼做之後可能會有點後悔,就是那段時間你其實可以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可是卻又忍不住點了那個影片,繼續看了下去,甚至有的時候是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因為當你意識到的時候呢,已經過了幾個小時了,那完全停不來 。

看或不看之間,我們做出了選擇。而罪惡感則來自於自己心裡的那個「不應該」的聲音,覺得自己應該更自制、更自律一些。雖然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自制、自律的人生才能更快樂的說法,不過其實「自律」這件事情還蠻有趣的,也比較複雜的吧。因為「自律」像是一種心理上的「肌肉」,一種msucle,是可以訓練的。運動的時候,如果經常鍛鍊的話,某一部分的肌肉會變得越來越強壯,而這過程通常伴隨著一些痛苦以及偶爾想要放棄的感覺。還有呢,自律也是蠻看情況的,有一些人在某些情況比較自律, 比方說飲食方面,可是在追劇方面就比較放縱自己,熬夜追劇啊什麼的。

訓練自律這個肌肉呢,就有點像是剛開始建立慢跑習慣的人,可能跑了五分鐘後覺得,「唉,好想回家喔。我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自己呢?」可是呢,如果撐過了前面那最痛苦、最艱難二、三十分鐘一後,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甚至讓人覺得上癮的感覺,那種成就感和愉悅感呢, 是俗稱的「runner’s high」,這種「跑步者的愉悅感」, 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內啡肽,endorphin,這種莫名的快感又跟追劇、吃甜食、打電動的那種快感不同,這種通過跑步或是長時間運動的快感呢,更來之不易,之後你會覺得更有成就感。而罪惡快感常常在之後你可能會覺得有一點空虛,然後可能有一點小小的後悔。

有一段時間我沈迷於運動。我用「沈迷」這個詞是因為我覺得好像有點對這些運動上癮了, 因為在做這些運動時,除了能剛才說的那種產生這種滿足感以外呢,當一個人全神貫注的時候,會達到一種近乎忘我的境界,就好像功夫電影裡的大師說的那種「天地人」合一的境界,或者是現在很流行的「mingfulness」,你的身心靈合而為一的那一種暢快感。這種狀態也可以通過比方說,靜坐、冥想或是瑜伽等練習來達到,也就是讓你完全地專注於當下的那一刻。那麼回到剛才說的訓練「自律」如同訓練肌肉群一樣的這個概念,肌肉也是需要休息的,如果每天都跑步的話,久而久之也會因為運動過量而受傷的,這時候接觸一些適當的「低級娛樂」的話,也有助於放鬆。因為可以什麼都不需要去想、不需要去反省、思考、去計劃,而且看著和自己現實生活中完全不相干的內容、劇情,我們彷彿到了一個、另一個平行宇宙一樣,在那個世界裡沒有義務、沒有責任、沒有任何目標要達成,你可以跟著劇中的人物進入另一個世界,跟著他們的情緒起伏,跟著劇情感受到另一種生活的面向。不過因為不像以前一樣,播出時間是固定的,還有一堆廣告,而且你要是想要的話,可以一直看這些串流的影片,一不注意,就看過頭了,愉悅之後會產生一種空虛感, 甚至感到罪惡。像是我常看到Youtube上的一些評論寫著:「嗯, 我明天一大早有一個考試,可是我居然熬夜把這一系列視頻看完了」。看這些影片是為了拖延、逃避現實的話,罪惡感就會更重了。也許如果要減少罪惡感的話,可以換個順序吧,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先做好,再來沈浸其中的時後就專注盡情地享受吧。如果一邊想著「唉,我不應該這麼做」「唉,我應該真的上床睡覺了, 明天一早還有事 」,最後本來想放鬆的目的不但沒達成,而且還變得還更緊繃、更焦慮,壓力更大了。這不是到頭來兩頭都落空了嗎?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事情做過頭了,都有這種樂極生悲的風險。希臘神話裡面有個故事,說的就是Icarus,伊卡洛斯,他和他爸爸被監禁在一個高塔裡面,為了逃脫,他爸爸製作了一副蠟製的翅膀,他們可以用這幅翅膀 飛離被監禁的高塔,不過因為這幅翅膀時用蜜蜂分泌的臘做的,beewax,他爸爸告訴他用這副飛行翼是可以飛起來沒錯,但是不能超過某個高度,因為蜂蠟做的飛行翼不耐熱,太接近太陽時會融化。當伊卡洛斯騰空飛起的時候呢,他有點得意忘形了,把他爸爸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就越飛越高,越飛越接近太陽,最後的結局是個大悲劇,伊卡洛斯從天空中墜落,掉到海裡,淹然後死了。

這個神話的結局有些極端,但聽完以後也能夠理解伊卡洛斯樂極生悲的處境。看一些低級娛樂也好、努力工作也好,過猶不及或者 是分寸掌握、拿捏不當的話,都可能導致不想要的結果。如果滑手機、追劇或是吃療癒系食物只是為了讓當下的焦慮得到暫時的緩解的話呢,不過量的話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的。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吧,如果這次做過頭了,那下次修正一下就好了。

而且罪惡感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比方說,責任感較強的人就比一些盡責性比較,相對較低(conscientiousness)相對較低的人更容易產生罪惡感,責任感盡責性強的人,其實更需要學習如何放鬆、休息。如果忍住不做,有時後反而會一時衝動,來個大爆發,或是過勞,把身體搞壞了。我最近跟同事聊天時還聊到了這件事情呢,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責任心特別強的人,他說自己這幾年才慢慢發現,原來休息也是需要學習的。

像是健身或是正在減肥的人就有個「cheat day」,直接翻譯可以翻成我想「欺騙日」或是「作弊日」,就是你可以在這一天放縱一下、獎勵自己一下,吃一些平常不能吃的食物,之後再回到本來計劃好的行程中,就像是休息一樣。如果每天都過得那麼自制自律的話,也會有一點單調、乏味吧,彷彿過著像個缺少生氣的機器人那樣的日子,也是蠻沒有意思。

我想大概可以這麼說吧,如果做某件事情的目標是放鬆,就盡情地放鬆。玩樂的時候,盡情玩樂,玩得盡興一點 。如果是總是要保持理想完美的生活,也很容易崩潰迷失,可能會突然覺得真是「人間不值得」,不過感到「人間不值得」其實也不是一件壞事啦。完美的狀態本來就不存在吧?要求完美 的另一面不也就意味著,某個部分「壞掉了」嗎?某個部分「殘缺不全」嗎?再加上,其實我們其實也沒有辦法完全控制,或去選擇我們的情緒和感覺,有些外在環境的情況也不是我們努力就可以改變的,或是憑我們一己之力而能夠改變的。只有在自我觀察後更了解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後呢,選對也好,選錯也好,隨著經驗的累積,後悔或是遺憾的感覺越來越少,就好了。那麼一切比較值得了。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個比較享樂主義導向的人呢,那麼休息放鬆對你來說便不是什麼特別需要學習的事情,也許你會想要更關注在,比方說,培養長期滿足感、成就感的活動上面;如果你注意到自己責任感很強,什麼事情你都要,什麼責任都要往自己的身上攬,沒達到某個目標就有罪惡感或是過度反覆思考自己應該過不應該做什麼的時候,這個時候學習放鬆、適度地給自己放個假來回到平衡的狀態,就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說到娛樂,以前沒有現在的這些娛樂的時候,沒有網路、手機的人是怎麼打發時間的呢?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我看過一部電影,叫做《讀報人》,英文片名是《News of the World》,主角的工作就是騎著馬到美國西部蠻荒地區念報紙上的新聞給當地的居民聽,那個時候很多人不識字,所以這樣的一份工作呢,騎著馬到處給人念報紙,在現代社會中是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我也很難想像要是我出生在一個沒有電力的世界,一家人太陽下山後,必須節省地使用一根蠟燭,甚至可能半根,在昏黃的燭光下做針線活、看書。而且其實身為現代女性,跟我的阿嬤和媽媽他們的年代相比,我可以追求而且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一件無比幸運的事,同時對他們那一代的女性來說是一件很遙遠也蠻奢侈的一件事。我大學學的是外文,英國文學課上讀到一篇是英國女作家Virginia Woolf,吳爾芙的文章,讓我覺得印象很深刻,我去年又重讀了一次。這篇文章叫做《自己的房間》,很有名,英文是《A Room of One’s Own》 ,這篇文章 匯集了吳爾芙1928在劍橋大學的兩次演講稿,出版的年份是1929年。她當時說:「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 想一想也很奇妙,你們看這篇文章問世的時間距今不到一百年,一個女性能夠在經濟上獨立並且擁有自己的房間來寫作或是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當時是一件需要拼命去爭取,而且就算拼了命去爭取也未必能夠實現的事,想一想真的覺得很神奇,現在許多人能在自己的房間不但能寫作、學習,還可以追劇、滑手機,像我還可以在我自己的房間裡錄製這集的podcast,播客。嗯,比較之下,真覺得蠻奇妙的。

好了,希望你們在好好過日子的同時呢 ,或是「人間不值得」的時候,適度地努力朝目標前進,偏離中道常軌的時候呢,意識到即時煞車也是一個選項 ,逐漸回歸正軌。當然,溫柔地提醒自己,重要的事情要先做,該休息的時候,也要休息。認識自己也擁抱自己的價值。節目的最後呢,我就用一句吳爾芙在《自己的房間》裡的一句話收尾吧。“No need to hurry. No need to sparkle. No need to be anybody but oneself.”「無需著急。無需光芒四射。無需成為任何人,只要做自己。」  這個自己包含了在不同場合、情況不同面向裡的自己,像是勤奮工作的自己、外向奔放的自己、內向保守的自己、開放冒險、懶惰、追劇、滑手機、只想要耍廢的自己,都是自己。

謝謝你們收聽,我們下次聊。

Listen to the podcast or read the blog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topic.


Previous
Previous

#018: to commemorate / 紀念 (jìniàn)

Next
Next

#014: time/光陰(guāngyīn)